闻过则喜的成语故事

拼音wén guò zé xǐ
基本解释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;就心里高兴。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。过:过失、错误。
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则喜。”
闻过则喜的典故
战国时期,孟子对他的弟子们谈到勇于接受批评的问题时,举出历史上三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,即子路、禹和舜。春秋时鲁国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,他为人诚实,刚直好勇,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时,他虚心接受并且十分高兴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闻过则喜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
|---|---|
| 浪迹江湖 |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3卷:“某不能甘于寒苦,且浪迹江湖。” |
| 举世混浊 |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 |
| 志满意得 | 宋 陆九渊《与刘伯协书》:“当无道时,小人在位,君子在野,小人志得意满,君子阨穷祸患,甚者在囹圄,伏刀锯、投荒裔。” |
| 外圆内方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郅恽传》:“案延资性贪邪,外方内圆,朋党构奸,罔上害人。” |
| 乐道好古 | 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 |
| 天之骄子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 |
| 永垂不朽 | 《魏书 高祖纪下》:“虽不足纲范万度,永垂不朽,且可释滞目前,厘整时务。” |
| 善游者溺 | 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夫善游者溺,善骑者堕,各以其所好,反自为祸。” |
| 进谗害贤 | |
| 兴高采烈 |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体性》:“叔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