貌合情离的成语故事


貌合情离

拼音mào hé qíng lí

基本解释指两个人表面合得来,实际上感情不合。

出处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15回:“虽克竭敬爱,而貌合情离,与从夫之义悖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貌合情离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貌合情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得意洋洋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
木本水源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谋主也。”
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乌合之众 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
雪兆丰年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丰年’。”
仁义道德 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
今来古往 唐·崔珏《道林寺》诗:“今来古往人满地,劳生未了归丘墟。”
取而代之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秦始皇帝游会稽,渡浙江,梁与籍俱观。籍曰:‘彼可取而代也。’”
海底捞月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7卷:“先前的两个轿夫,却又不知姓名住址,有影无踪,海中捞月,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。”
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 清·无名氏《说唐》第63回:“正是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,两人大战三十余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