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李廌的诗 > 嵩阳书院诗

嵩阳书院诗

[宋代]:李廌

束发从政事,佩缓曳长裾。

守令有民社,裂地皆分符。

问之尔何由,必曰因业儒。

自致或世赏,因儒升仕涂。

一朝希斗禄,辄与故步殊。

佞夫专媚灶,要路事驰驱。

俗夫抗尘容,勾校迷墨朱。

自谓尚市道,不若效贾区。

何必念故业,易地有蘧庐。

嵩阳敞儒宫,远自唐之庐。

章圣旌隐君,此地构宏居。

崇堂讲遗文,宝楼藏赐书。

赏田逾千亩,负笈昔云趋。

劝农桑使者,利心巧阿谀。

飞书檄大农,鬻此奉时须。

垣墙聚蓬蒿,观殿巢鸢乌。

二纪无人迹,荒榛谁扫除。

桑羊固可烹,县令亦安乎。

今主尚仁政,美利四海敷。

仁贤任阿衡,天地一朝苏。

已责复蠲敛,肉骨生膏腴。

疲民悉按堵,此地尚荒芜。

淮西高夫子,为政多美誉。

百里政肃雍,民不困追胥。

愤彼释老子,遗宫遍山隅。

吾儒一何衰,废迹可嗟吁。

连牋叩洛尹,移文讽使车。

义有子衿耻,功将泮水俱。

兴衰虽在天,此意良可书。

却思鬻此者,於儒与何诛。

又思昔县令,亦昔儒之徒。

兴儒有美意,无忘高大夫。

李廌简介

唐代·李廌的简介

李廌

李廌(zhì)(1059-1109) 北宋文学家。字方叔,号德隅斋,又号齐南先生、太华逸民。汉族,华州(今陕西华县)人。6岁而孤,能发奋自学。少以文为苏轼所知,誉之为有“万人敌”之才。由此成为“苏门六君子”之一。中年应举落第,绝意仕进,定居长社(今河南长葛县),直至去世。文章喜论古今治乱,辨而中理。

李廌共有诗(227篇)

猜你喜欢

赠星士陈光大

元代陈高

底用里粮去远游,只将奇术动公侯。京都春色浓如酒,三月莺花满御沟。

梁宣王挽词三首

唐代宋之问

贵藩尧母族,外戚汉家亲。业重兴王际,功高复辟辰。
爱贤唯报国,乐善不防身。今日衣冠送,空伤置醴人。
金精何日闭,玉匣此时开。东望连吾子,南瞻近帝台。

颂古二十四首

宋代释胜

有喝端如探竿草,无师血脉通红线。

当阳不识李将军,徒学穿杨一枝箭。

秋柳 其三

近现代许南英

怯寒先著薄绵衣,竟与三春意态非。已似韦娘金缕尽,那堪苏小玉绳稀?

楼台有客怜相望,燕雁凭君记代飞。一为停骖思往事,宦情、乡梦两相违!

六麻

明代释函是

阶砌叶初上,云山路转赊。扫门残影乱,千里望贫家。

病中呈诸友

宋代朱熹

穷居值秋晦,抱疾独斋居。行稀草生径,一雨复旬馀。

交亲各所营,旷若音尘疏。始悟端居乐,复理北窗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