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陵岁晏行寄赠陈学士韬庵前辈并柬损庵左丞
						[清代]:李稷勋
						
						
						
						
							 去年珂马喧京洛,春风凄咽东华钥。今年闲对夷陵花,岁晏天寒意萧索。
夷陵城郭连江湄,欧九当年此咏诗。青苔遍踏下牢渡,元白苏黄各一时。
我来苦被浮名误,山川文藻今非故。转石时牵瀼口船,堑山尽斫峡州树。
木叶冥冥天雨霜,江湖魏阙心旁皇。夜阑鸡唤残星曙,误作觚棱斜月光。
世事转烛愁翻海,重来应见市朝改。绍圣新猷不敢知,贞元朝士几人在。
北风吹雪轩辕台,九陌跅弛多异才。一年不饮横街酒,梦落江南事事哀。
新亭嘉会感畴昔,泪污衫袖痕犹碧。墙角馀花未忍看,天涯芳草无人惜。
倒掷酒盏三叹歌,夷陵北望青山多。春明细雨年时路,九城佳气今如何。
  
							
							 去年珂馬喧京洛,春風凄咽東華鑰。今年閑對夷陵花,歲晏天寒意蕭索。
夷陵城郭連江湄,歐九當年此詠詩。青苔遍踏下牢渡,元白蘇黃各一時。
我來苦被浮名誤,山川文藻今非故。轉石時牽瀼口船,塹山盡斫峽州樹。
木葉冥冥天雨霜,江湖魏阙心旁皇。夜闌雞喚殘星曙,誤作觚棱斜月光。
世事轉燭愁翻海,重來應見市朝改。紹聖新猷不敢知,貞元朝士幾人在。
北風吹雪軒轅台,九陌跅弛多異才。一年不飲橫街酒,夢落江南事事哀。
新亭嘉會感疇昔,淚污衫袖痕猶碧。牆角馀花未忍看,天涯芳草無人惜。
倒擲酒盞三歎歌,夷陵北望青山多。春明細雨年時路,九城佳氣今如何。
 							 
						 
						
													
					 
					
				 
																
				
				
					
					唐代·李稷勋的简介
					
									 清四川秀山人,字姚琴。光绪二十四年进士。充会试同考官,颇得知名士。累官邮传部参议,总川汉路事。博学善古文,工诗。有《甓盦诗录》。 
				
李稷勋共有诗(41篇)				
				 
				
				
					
					
						清代:
						吕兆麒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沈醉西风有底愁,冰轮重见月如钩。炉藏桂烬香犹爇,镫灺兰缸焰未收。
可忆婿乡骑竹马,难从童阜问金牛。输他意绪澄于水,静夜吟诗独倚楼。
 
						  沈醉西風有底愁,冰輪重見月如鈎。爐藏桂燼香猶爇,镫灺蘭缸焰未收。
可憶婿鄉騎竹馬,難從童阜問金牛。輸他意緒澄于水,靜夜吟詩獨倚樓。
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清代:
						毛士钊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斑文浮点点,一片认鱼皮。冒鼓声鞺鞳,藏弓服陆离。
蒸成鳞已脱,剔去骨无遗。至味都包裹,真堪佐酒卮。
 
						  斑文浮點點,一片認魚皮。冒鼓聲鞺鞳,藏弓服陸離。
蒸成鱗已脫,剔去骨無遺。至味都包裹,真堪佐酒卮。
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:
						弘历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高标迥出重霄秀,本色常留四季青。为重坚贞栽砌畔,绿阴如滴满轩庭。
  
						  高标迥出重霄秀,本色常留四季青。為重堅貞栽砌畔,綠陰如滴滿軒庭。
 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近现代:
						伯昏子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莫恃昆仑峻,闲观高附兵。萧墙荆簇满,卧榻虎横行。
白骨撑星帜,烟荒隔汉营。固疆能不慎,奇计待陈平。
 
						  莫恃昆侖峻,閑觀高附兵。蕭牆荊簇滿,卧榻虎橫行。
白骨撐星幟,煙荒隔漢營。固疆能不慎,奇計待陳平。
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宋代:
						李纲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鬓毛萧飒寸馀冠,蒙犯风霜却岁寒。但使孤忠能感激,岂辞远谪备艰难。
苍苍云木留深景,渺渺深溪泻暮湍。独坐苦吟山寺冷,照人孤月正团栾。
 
						  鬓毛蕭飒寸馀冠,蒙犯風霜卻歲寒。但使孤忠能感激,豈辭遠谪備艱難。
蒼蒼雲木留深景,渺渺深溪瀉暮湍。獨坐苦吟山寺冷,照人孤月正團栾。
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清代:
						牛焘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君不见,东坡调水传佳话,全凭清浊分流派。甘美香冽天一生,沁人诗骨清人肺。
又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石水斗泥资灌溉。有时汲之供烹啜,不闻饮者比沆瀣。
 
						  君不見,東坡調水傳佳話,全憑清濁分流派。甘美香冽天一生,沁人詩骨清人肺。
又不見,黃河之水天上來,石水鬥泥資灌溉。有時汲之供烹啜,不聞飲者比沆瀣。